法治日报记者 张国强 韩宇
他们不是社区警,却有着洞察社情的“千里眼”“顺风耳”,登门入户、纾困解难;他们不是治安警,却有着维护治安的“使命感”“热心肠”,披星戴月、清乱排患;他们不是交巡警,却有着巡逻宣防的“铁脚板”“大喇叭”,走街串巷、护校安园……
在辽宁省鞍山市,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不计报酬、不讲条件,与公安民辅警一道,竭尽所能、维稳创安。他们共同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钢都义警”。
近年来,鞍山市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扛稳“平安护航”主责为引领,以开展“邻里守望相助”行动为抓手,精心打造鞍山市“钢都义警”品牌。2024年6月5日,“钢都义警”协会正式成立。截至目前,协会注册会员达1.4万余人,在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中贡献义警之力、展现义警之绩、彰显义警之为。
打造群防群治工作“新模式”
“本着‘组建一支由公安主导,讲正气、能担当、有活力的义警队伍’初衷,我们积极争取鞍山市委、市政府支持,在市级层面成立‘钢都义警’协会,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备案,由市公安局原社区部门资深干部担任会长。在市公安局‘云智慧’大楼设置‘钢都义警’专属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办公。”鞍山市公安局基层基础管理支队支队长王松楠介绍说。
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105个户籍派出所分别成立义警团队,社区民警牵头组建义警小组,形成立体化、层级式管理架构。
为了统一外观标识,凸显义警身份,鞍山市公安局基层基础管理支队综合鞍山元素、雷锋精神、公安特色,精心设计、统一规范着装、徽标,配备独属的8位“义警编码”。
值得一提的是,鞍山市公安局出台全面打造“钢都义警”工作实施方案、“钢都义警”队伍管理办法,运行招募、考核等4项机制,明确安全防范、邻里守望等7项任务,形成包括保密管理在内的11项制度。
在基层基础管理支队自主研发的“钢都义警”微信公众号平台上,设有注册登记、线上签到、任务派发等版块,实现线上集约全程管理。同时,采取星级考核,依据任务积分、现实表现评定等级,与相关待遇、荣誉挂钩,通过各项制度流程的细化完善,实现了义警“招、管、用、退”工作全覆盖。
激发参与社会治理“新动能”
“为了严格义警招募,由‘钢都义警’协会统筹组织,各属地派出所和志愿者团体负责对义警进行政审,把好准入关口,建立一人一档,安排经验丰富的民警集中授课、现场讲解、实战演练,切实提升群防群治能力水平。”“钢都义警”协会会长孙延书介绍说。
如何“拴心留人”,“钢都义警”协会开展了一系列举措。通过“商家联盟支援”活动,为义警提供衣、食、住、行优惠待遇。针对义警开通民政、医疗、公安等服务窗口“绿色通道”,公安行政事项免填相关资料、实行“刷脸式”便捷办理。对表现突出的义警,推荐参与道德模范、好人典型等评选。
同时,鞍山市公安局充分依托政府资源,有效解决义警办公、训练场所短缺难题,对参与路程较远任务的义警给予餐饮、交通补助,开放全市25个交通岗亭供义警休息,真正扫除义警后顾之忧、激发干事积极性。
筑牢整体防控体系“新支撑”
坚持人岗相适,让专业人干专业事,才能建好用好义警队伍。
实践中,鞍山市公安局基层基础管理支队充分结合义警专长,设置了安全防范、邻里守望、交通协管、应急救援、护校安园、线上巡查、法律援助7个岗位。
安全防范岗协助民警开展治安巡逻、安保值守和隐患排查,岗位运行以来,全市可防性案件类警情环比下降20.5%。
铁东公安分局站前义警队员开展巡逻时,发现一名老人蜷缩在路边、语言含混,第一时间联系救护车将老人送医,解除生命危险。
邻里守望岗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化解矛盾、参与防范宣传,已协助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7万余起。
经开区公安分局宁远义警队员在协助采集“一标三实”基础信息时,了解到居民马某与女友发生情感纠纷,经常争吵,迅速将情况报告给社区民警,并协助开展劝解工作,引导双方重归于好。
护校安园岗全面加强“护学岗”运行,在全市931所中小学、幼儿园周边护送学生上学、放学,开展安全知识宣讲和校园周边巡逻守护等工作。
应急救援岗以鞍山市蓝天救援队等专业团队为主,与市公安局情指中心联勤联动。去年累计协助开展山野、水域、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救援活动155次,成功解救、转移受伤被困群众700余人。
“目前,共有314名蓝天救援队员加入‘钢都义警’队伍。”“钢都义警”协会副会长、鞍山市蓝天救援队队长于子富说,“义警的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光环,有的只是风雨无阻的坚守——可能是暴雨中背起孩子的一双手,可能是火场上悬空作业的一个背影,但这些微光汇聚成星河,便是守护这座城市的磅礴力量。”
升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