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阜新,烈日把柏油路晒得发软。然而,比阳光更炽热的,是阜新市各行各业冲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最后一公里”的昂扬斗志。
阜新市总工会迎着滚滚热浪,把一份份“清凉”“岗位”“成长”的礼物精准送到职工手中——看似普通的慰问、招聘、夏令营,实则串成一条温情涌动的服务主线:以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汇聚全面夺取决战决胜的磅礴力量。
“夏日”送清凉:高温关怀情暖一线职工
八月骄阳似火,建筑工地上机械轰鸣,环卫工人挥汗如雨清扫街道,交警在烈日下指挥交通……当高温预警持续拉响,一辆满载清凉物资的卡车缓缓驶来——市总工会开展的“工会送清凉助力攻坚行”活动全面启动。
“大家辛苦了!这是工会的一点心意,高温天气下注意防暑降温,保重身体。”每到一处,阜新市总工会慰问组都亲切地与职工交流,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传递“娘家人”的深切关怀。
早在七月,阜新市总工会便提前部署,通过深入调研制定详细方案,组织班子成员分组带队,走进沙地治理、海州矿治理等十个重点项目生产一线,了解职工实际需求,精心准备包含毛巾、香皂、绿豆、白糖等物品的“清凉包”,扎实做好夏季防暑降温保障。
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送清凉”行动,折射出工会服务的温度与精度。市总工会通过建立“重点工程+新业态+特殊行业”三维慰问体系,精准覆盖4大类12个群体,创新采用“集中采购+精准投放”模式,将清凉物资逐一送到4547名一线职工手中。
7个慰问组顶烈日跑工地,还将306家工会驿站升级为“清凉补给站”,配备电扇、空调和饮水设备,部分驿站还添置了冰箱,6000份“防暑降温安全知识”宣传册随物资同步发放。
同时,阜新市总工会指导县区工会做好送清凉专项资金发放工作,以及新业态联合工会与工会驿站联合开展送清凉活动,形成了上下联动、全方位覆盖的工作格局。
一碗酸梅汤,盛的是党对一线劳动者的深情,折射的是工会组织将“民生温度”转化为“发展热度”的政治自觉。当职工将碗里的清凉化作岗位上的火热,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之战便有了最坚实的“汗水”支撑。正如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于连双所言:“我们要让每一位奋斗者在高温下感受清凉,让每一个拼搏的身影都有坚实后盾。”
“云端”架金桥:直播带岗激活就业动能
“家人们看,辽宁众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急需操作工20名,还有生产、实验、环保助理共6个岗位在招聘!”近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职工之家APP的直播间里,县总工会副主席杜欣和职工服务保障部部长李艳娥在直播间发布招聘信息,屏幕上滚动的招聘信息立刻引来弹幕区一波接一波的互动。
6月30日,阜新市总工会直播间内灯火通明。屏幕前,彰武县总工会副主席毛俊刚、保障工作负责人王雅丹化身主播:“朋友们,咱这次有彰武县10余家优质企业提供的技术研发、操作工、实验员等40余个岗位,看看有啥能干的,咱就留言、私信啊。”镜头另一端,求职者们紧盯电脑,生怕错过心仪的岗位。
同时,全市各县区工会分管此项工作的副主席、生活保障部部长纷纷化身主播,走进直播间详解岗位需求、薪资福利及晋升通道,专业又亲切的讲解吸引有求职和招工需求的企业在线观看。
年初以来,市总工会创新打造“直播带岗+技能培训+政策对接”全链条服务模式:
一方面,指导县区工会面向重点群体开展母婴护理、老人护理、小儿推拿等家政类的职业培训。截至目前,全市面向重点群体已开设培训班5期,培训244人次。
另一方面,搭建“就业帮扶云”平台,开展“就业帮扶云”平台数据归集工作,联系40家企业录入优质岗位200余个。通过市总微信公众号发布招聘信息13期,涵盖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提供岗位200余个。
同步在全市利用率较高的工会驿站中设置帮就业宣传栏,将“职工之家”APP、辽工服务平台、市总工会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印制在宣传栏,拓展职工就业信息获取渠道。截至目前,共有107家工会驿站设置了促进就业宣传栏。
这种“云端牵线、精准滴灌”的模式,让就业服务突破时空限制,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职工少跑腿”。一部手机、一条网线,把人才要素的“毛细血管”直接连接到全面振兴的“大动脉”。当企业与劳动者在云端“握手”,工会组织便用数字化手段把“就业优先”战略镌刻进三年行动的决战版图,为城市“留人”、为产业“蓄力”、为振兴“提速”。
“红色”育新人:夏令营播撒希望火种
7月29日至31日,由阜新市总工会主办、细河区总工会协办,各县区工会与富强口才学校联合承办的“红色基因·筑梦未来”主题夏令营温情开营。
活动专门面向困难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进城务工人员、少数民族职工等群体的80名子女,将红色教育与特色课程深度融合。通过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等特色课程,结合红色教育和文化体验,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提升独立生活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与解决问题的勇气。一张张自信的笑脸,一次次勇敢的尝试,成为这个夏天最珍贵的成长印记。活动既为职工子女搭建了开阔视野的平台,更彰显了工会组织对职工群体的暖心关怀。
8月11日,40名身着统一营服的少年在父母目送下登上赴京列车。在为期7天的全国总工会夏令营中,孩子们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触摸历史脉络,在卢沟桥畔聆听抗战回声,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感悟劳动价值。阜新市总工会委托市教育局工会选派阜新市第十一中学德育主任赵永军、阜新市第十六中学教师刘宁全程护航。抚摸着孩子们胸前的红领巾,两位老师感慨:“这些孩子们的父母都是为阜新发展默默奉献的一线职工,他们的成长,就是城市未来的希望。”
本次活动精准聚焦职工需求,采用“红色教育+科技体验+文化传承”三维模式,带领孩子们走进党史展览馆、抗战纪念馆,现场讲授“大思政课”;故宫、长城与科学中心的参观穿插其间,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科技启蒙的“双轮驱动”。
同时,市县两级工会联动推进,与相关部门签订“双责任书”,专职人员全程陪护,“零费用”承诺让家长“零担忧”。这不仅是工会服务职工“从娃娃抓起”的生动实践,更是以解决职工后顾之忧的实际行动,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凝聚起推动振兴的合力。
一次远行播撒红色种子,孕育发展接班人。工会组织用“童心筑梦”回应“后继有人”的时代命题,让“强国复兴有我”的誓言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为阜新未来蓄积薪火相传的青春力量,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青春梦想照进全面振兴的征程。
从酷暑里的一碗酸梅汤,到直播间的一条条弹幕,再到列车上的一张张写满心愿的卡片,阜新市总工会用三件“小事”串起服务职工的“大主线”,也将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熔铸成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的磅礴动能。正如市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席杜洋所言:“我们要做职工信赖的‘娘家人’,更要当推动振兴的‘合伙人’,用实干担当汇聚起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刘旭 通讯员李阳 摄影房立辉)
升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